消化病学中心

  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消化病学中心由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院长领衔,汇聚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与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建树的消化内科陈其奎教授、消化内镜李初俊教授、消化病理焦宇飞教授等知名专家,设置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胃肠外科、肝胆外科。

  中心将在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开展各种消化内镜(胃镜、肠镜、ERCP 等)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炎症性肠病(IBD)新药的个体化应用及全病程管理、胃肠和肝胆胰疾病的疑难手术、肠道微生态技术、消化系统肿瘤早筛早治、肠道菌群检测与粪菌移植等特色诊疗。围绕消化系统健康问题全病程管理而打造多学科协作、特色化、医教研一体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

 

特色亚专科

  在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础上,中心各科室协作重点发展炎症性肠病全病程管理、胃肠道疾病内镜治疗、肝胆胰腺疾病诊治、消化系统常见肿瘤早筛早治、胃肠道肿瘤微创治疗、减重及代谢综合治疗、肠道菌群检测与粪菌移植、临床营养治疗等特色治疗及亚专科项目。

  • 炎症性肠病开展多学科协同诊疗,包括消化内科、消化内镜、病理科、放射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密切协作,联合会诊与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周全的医疗照顾。全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陈旻湖教授、郅敏教授、等在炎症性肠病领域耕耘多年,为患者治疗保驾护航。

  • 主要开展各种消化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ERCP等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高度注重内镜检查的规范及准确性、治疗的安全及效率性,重点开展包括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无痛肠镜检查筛查早期大肠癌,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早筛早治、介入手术、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内镜四级手术等,同时,针对快节奏工作人群,推出周末无痛内镜筛查套餐。

  • 肝胆胰疾病治疗秉持微创、精准、综合治疗的前沿趋势,重点开展急重症胰腺炎的住院管理、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微生态调节治疗等。同时,外科团队能熟练开展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肝肿瘤切除术、胆道肿瘤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脾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为病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传统腹腔镜手术虽然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中心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 NOSES 手术(经自然腔道)、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保功能手术等新术式,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少手术创伤的需求,在确保无瘤原则下,更微创、更精准地切除病灶。

  • 针对超重和肥胖,开展代谢综合治疗、减重外科手术,包括胃袖状切除术(LSG)、Roux-en-Y 胃旁路术(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等多项减重代谢手术,是医院特色诊疗服务之一。

  • 肠道菌群失调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难治性感染腹泻、耐药菌群感染、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等)、阿尔茨海默病等。中心创新开展肠道菌群检测、精准粪菌配型及粪菌移植,建立肠道微生态精准检测和治疗平台,制定专业病种精准诊治套餐。

  • 胃肠道功能评估及治疗需系统性检查及较长的治疗周期。胃肠动力检测体系化建设,开展上消化道的测酸、测压,肛门/直肠测压、生物反馈等,指导患者饮食调理和用药治疗。

  •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饮食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特色诊疗项目
  • 炎症性肠病(IBD)新药的个体化应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等因素,结合单细胞测序、遗传学评估等,精准选用生物制剂及检测血药浓度等,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 炎症性肠病(IBD)并发症的内镜超声评估与治疗

    内镜治疗在IBD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内镜超声,优化IBD患者狭窄、肠瘘、脓肿等并发症评估及实行内镜下治疗。本中心将内镜治疗作为特色医疗技术之一。

  • 肠道微生态技术

    通过运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分析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评估肠道微生态状态,并以此指导粪菌移植等微生态调节治疗,实现精准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同时,通过微生态大数据的积累,建立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联模型,为肠道微生态调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联合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及无痛肠镜检查筛查早期大肠癌

    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约有95%的肠癌是由腺瘤性肠息肉发展而来,及时内镜检查及行息肉切除可明显减少肠癌的发生。但常规无痛肠镜检查预约时间较久且进行肠道准备较为痛苦,本中心可利用粪便DNA甲基化检测这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筛查技术,在普通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的粪便筛查,随后使用无痛肠镜对结果异常的人群精准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或者早癌治疗,达到对肠癌早诊早治目标。

  • 特色肠内营养治疗技术

    肠内营养治疗在炎症性肠病及胃肠道围手术期的治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肠内营养方式包括完全口服肠内营养、经鼻肠管营养、造瘘肠外营养、远端肠内营养等。团队内朱维铭教授在肠内营养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造诣,是该领域公认的专家。

  • 减重和代谢外科治疗

    肥胖和由肥胖导致罹患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群体正不断增加,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减肥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采取代谢手术可以达到治愈肥胖的良好疗效。姜涛教授在肥胖及代谢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中心将为众多肥胖及代谢紊乱患者提供外科治愈的新选择。

  • 消化系统疑难病理会诊

    病理科肖书渊教授、焦宇飞教授在炎症性肠病和消化道肿瘤的病理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该领域公认的专家权威。本中心可为患者提供消化系统疑难病理会诊,让患者及时明确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

  • 消化疾病全程管理

    消化疾病多数属慢性终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消化道肿瘤、短肠综合征等,需要内外科、营养、护理、心理等医护患共同协同管理。中心规范化多学科诊疗流程,加强各相关科室协助(包括临床药学、营养、康复以及病理科、检验科、放射影像科等医技科室),建立以如炎症性肠病、肠癌、短肠综合征等多个单个慢性消化性疾病病种为核心的单病种全程管理中心。

医疗设备

  消化疾病中心配备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并配备有高清内镜、放大内镜、胶囊内镜及治疗内镜等,能有效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为消化道早期病变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帮助。富士超声内镜SU-9000H超声系统配合高端的超声内镜,用于对消化道、胆胰系统及周边器官进行腔内超声成像,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有助于更好地检出和定性诊断病灶。爱尔博电刀系统VIO200D输出功率精确,拥有新的电切和电凝功能,结合治疗内镜和各种配件的使用,为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中心配置有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以协助ERCP等介入治疗开展等。中心还计划引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率。此外,中心还配备有碳13呼气试验检测系统,可精确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外科方面,随着“微创手术”时代的来临,消化疾病中心亦配备了3D腹腔镜、高清4K腹腔镜等国内先进腹腔镜设备,为术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层面和术野,为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本中心引进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应用于机器人辅助下胃癌规范化、标准化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道肿瘤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手术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适用于空间狭小、角度刁钻的解剖层面,更好服务患者,实现超精准切除病灶。

学科团队

  消化疾病中心目前形成了以陈旻湖院长为核心指导,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胃肠外科等临床科室及病理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相互协作的架构。各学科带头人均是消化疾病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科学者。各科室医疗人员构成按三级医院要求配置,科室医生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医护比例接近1:1。中心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梯队搭建,鼓励年轻医生继续深造,如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平台、积极参加医院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进修计划,通过走出去、走上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保证学科在医、教、研一线的建树、声誉和影响力。

学科团队

  • 陈旻湖

    消化内科

    职务:院长、消化病学中心学科带头人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情
  • 陈其奎

    消化内科

    职务:科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详情
  • 李初俊

    消化内镜中心

    职务:首席合作专家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详情
  • 王琛

    消化内科

    职务:/

    职称:主任医师

    详情
  • 孙廷基

    消化内镜中心

    职务:/

    职称:主治医师

    详情
科研建设

  目前团队在炎症性肠病的个体治疗、肠道微生态、先天性和适应性黏膜免疫学、类器官和细胞培养、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将随着临床工作的开展,构建临(包括人工智能、内镜新技术等)设计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同时建立临床生物样本库开展相关研究,并对先天性和适应性黏膜免疫学、肠道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